寻隐者不遇古诗配图简笔画精选31句

时间:2024-02-29 07:55:27 文案句子

1、出自《寻隐者不遇》,意为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,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。寻:寻访。隐者:隐士,隐居在山林中的人。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。一般指的是贤士。

2、与隐者的弟子对话,因为诗里面的内容,松下问童子,言师采药去。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。

3、贾岛问,童子答。

4、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,未遇,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。

5、松下问童子,

6、所以不是田园山水,而是山野风光才对。

7、寻隐者不遇地点在“山中”。

8、童子:这是指隐者的弟子。

9、[注释]

10、唐贾岛《寻隐者不遇》

11、云深不知处。

12、处:地方。

13、本诗以问答的形式,记叙“寻隐者不遇”这件事,表现了隐者的思想和性格。隐者虽未出现,但通过侧面描写,他的形象已十分清晰地展现出来了。

14、寻:寻访。

15、只在此山中,

16、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,言师采药去。

17、诗中隐者采药为生,济世活人,是一个真隐士。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。诗中白云显其高洁,苍松赞其风骨,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。惟其如此,钦慕而不遇,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。另外,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,离开繁华的都市,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“寻隐者”,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,引人遐想的。

18、言师采药去。

19、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,逐层深入,表达感情有起有伏。“松下问童子”时,心情轻快,满怀希望;“言师采药去”,答非所想,一坠而为失望;“只在此山中”,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丝希望;及至最后“云深不知处”,就惘然若失,无可奈何了。

20、松下问童子,言师采药去。

21、是,诗人到山中寻访隐者不遇,通过远山云雾缭绕如仙境一般的景色喻隐者潇洒闲逸之情。

22、寻隐者不遇

23、首句“松下问童子”,点明会晤地点在“松下”,接待人是“童子”,这就把“不遇”的情节作了交代。松树是“岁寒三友”之一。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,此句也是为了突出隐士的高洁。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。首先回答的是“言师采药去”,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,用“采药”一词十分切合隐者的身份,介绍师父外出的目的。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来的,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,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,是热情的指引。第四句来个转折,“云深不知处”,说虽在山中,但云雾弥漫,不知他在何处,作了婉转的辞谢,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。

24、[简析]

25、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。[注释]1.寻:寻访。2.隐者:古代隐居在山林中的人。3.童子:这是指隐者的弟子。4.处:地方。[简析]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,未遇,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。首句“松下问童子”,点明会晤地点在“松下”,接待人是“童子”,这就把“不遇”的情节作了交代。松树是“岁寒三友”之一。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,此句也是为了突出隐士的高洁。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。首先回答的是“言师采药去”,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,用“采药”一词十分切合隐者的身份,介绍师父外出的目的。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来的,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,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,是热情的指引。第四句来个转折,“云深不知处”,说虽在山中,但云雾弥漫,不知他在何处,作了婉转的辞谢,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。本诗以问答的形式,记叙“寻隐者不遇”这件事,表现了隐者的思想和性格。隐者虽未出现,但通过侧面描写,他的形象已十分清晰地展现出来了。作者简介:贾岛(799-843),字阆仙,范阳(今河北涿县)人。唐代诗人

26、我来到松树下,向童子询问:“你的师父在哪里?”他说老师去山上采药了。只知道在这深山中,但山上云雾缭绕,不知道他具体的行踪。

27、作者:贾岛

28、隐者:古代隐居在山林中的人。

29、地点在山中。

30、《寻隐者不遇》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作品。此诗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,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,描绘得淋漓尽致。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,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,写寻访不遇,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。全诗遣词通俗清丽,言繁笔简,情深意切,白描无华,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。

31、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。